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痛?可能是“蚊媒三兄弟”在作怪!
基孔肯雅热、寨卡病毒病、登革热?
基孔肯雅热、寨卡病毒病、登革热均由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叮咬传播,且无特效药,发热、皮疹、疼痛等临床症状相似,但细节各有不同。
1传播链相同
人→蚊→人。即蚊子叮咬感染者后,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,蚊子再叮咬健康人群,完成病毒的传播。
01.基孔肯雅热:老年人、慢性病患者易重症,关节痛明显。
03.登革热:重症风险高,需警惕二次感染。登革病毒有4种血清型,感染任意一种血清型后仍可感染其他型别,且重复感染会增加重症风险。
1清积水,断蚊“生娃地”
01.翻盆倒罐:清理阳台、庭院的花盆托盘、废弃瓶罐、轮胎等积水;勤换水,水培植物3~5天换水,清洗容器。
02.填堵积水:疏通排水槽、填平树洞。
03.储水加盖:水桶、水缸密封,无法清理的积水投放灭蚊幼剂。
01.穿衣防护: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暴露。
02.驱蚊利器:使用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等成分的驱蚊剂,孕妇儿童选安全成分。
03.居家防蚊:安装纱门纱窗、睡觉时用蚊帐,必要时用蚊香、电蚊拍。
04.避开高危时段:日出后2小时,日落前2小时减少户外活动。
若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;孕妇或计划怀孕者,应避免前往寨卡流行区(东南亚、南美等地),回国后密切监测。
高风险地区:东南亚、非洲、南美洲等地。
防护要点:旅行前查疫情,穿长袖衣物、涂抹驱蚊剂;回国后自我监测14天,出现症状立即就医。
❌误区1:认为这三种疾病是同一种病,只是叫法不同。
✅真相:它们是三种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不同疾病。
登革热:由登革病毒(DENV-1,2,3,4四种血清型)引起。
基孔肯雅热:由基孔肯雅病毒(CHIKV)引起。
寨卡病毒病:由寨卡病毒(ZIKV)引起。
❌误区2:基孔肯雅热、寨卡病毒病、登革热三种疾病会人传人。
✅真相:三种疾病均是蚊媒传染病,主要通过蚊子传播,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,常规接触(如握手、共餐等)不会传播;寨卡病毒病存在特殊风险,可通过性传播、母婴传播。
❌误区3:没有特效药,所以没办法治疗。
✅真相:“没有特效抗病毒药”≠“没办法治疗”。目前确实没有针对这三种病毒的特定抗病毒药物。但治疗是必要的:治疗的核心是支持性疗法,即缓解症状、让患者感觉舒适,并预防和处理并发症。
1明确区别
这是三种不同的疾病,主要临床症状和风险不同。
核心是防蚊叮咬和清除蚊虫孳生地。
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,尤其是从流行区返回后,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,以便医生准确判断。
切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,应先咨询医生,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。
孕妇或计划怀孕的女性应特别警惕寨卡病毒,尽量避免前往流行区。